上周五,2021年6月25日,在這一年行將過半的時候,鎢制品市場也似處于周邊產品價格高企的群山環洲之中燜燒鍋,熱力和壓力逐漸聚集,各廠家不斷暫停報價,等待鎢制品市場的爆發。
2021年以來,與鉬產品市場價格不斷抬升屢創高位相比,鎢制品市場價格不溫不火;與此同時,除了中鎢高新、廈門鎢業因為擁有較好的鎢礦資源和新能源產品等多業經營而股價相對高位之外,鎢業上市公司廣盛有色、章源鎢業、翔鷺鎢業等上市公司的股價上半年一直長期在低位運行。
在目前這樣的鎢制品市場格局下,結合目前的宏觀經濟現狀,我們從各方面因素對目前的鎢制品市場的影響做一個淺顯分析,如通脹因素、市場因素、季節因素、疫情因素、美式基建和G7式“一帶一路”、匯率因素、碳中和與碳稅、中美貿易關系等八個方面,我們的基本判斷是2021年下半年市場將基本維持在高位運行,鎢制品市場后市如何變化,我們僅提供一些思路,尚難以判斷上漲幅度和市場高位維持時長。
一、我國目前鎢制品市場的宏觀環境影響因素
1.通脹因素
6月24日,紐交所8月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73.30美元;8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75.56美元,兩市已經收復了去年負油價以來的失地。國際油價上升也加大了國內對輸入性通脹壓力的擔憂。
輸入性通貨膨脹主要壓力則來自于2020年疫情以來美國不斷增加的巨額紓困印鈔和無底線的量化寬松,盡管美聯儲鷹派加息聲音放出,市場仍舊難以走出巨大美債的陰影。
輸入性通脹對我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工業品價格。統計至4月,我國PPI同比分別增長0.3%、1.7%、4.4%、6.8%,且呈不斷上揚之勢。5月份,受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影響,PPI同比上漲9.0%,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創近13年新高。
對此,“市場主體存在兩方面擔憂:一是輸入性通脹壓力會否繼續推高國內PPI漲勢,進而傳導至CPI;二是若PPI向CPI的傳導不暢,是否會導致中下游制造業經營成本上升,擠壓行業效益?!?/p>
從PPI對CPI的傳導角度來看,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同比上漲22.0%和24.2%,勢必對我國鎢制品冶煉加工耗能較高的生產成本帶來很大的上升壓力;同時以原油為基礎材料的下游工業消費品供如塑料、工業酸堿鹽等鎢制品冶煉的原物料價格、氣體價格等在成本傳導的壓力下水漲船高。
近期國常會多次劍指大宗商品漲價問題,重點綜合施策,保障大宗商品供給,遏制其價格不合理上漲,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等一系列措施也印證了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和緊迫性確實較大。
和鎢制品相比,鉬制品價格的屢創新高,甚至鉬礦到岸價格一日三變,就是輸入型通脹的最好例證。以洛陽鉬業等指標性大型鉬冶煉企業為例,在我國鉬精礦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大量進口,而進口產品在國際開采、加工和運費等以美元標價的成本不斷上漲的局勢下,不可避免的和鐵礦石等大宗進口工業品一樣,價格不斷攀升。
鎢礦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國,我國進口鎢精礦盡管在2021年不斷增加,但畢竟只占市場的很少一部分,所以和鉬制品不同,鎢制品較少在段時間內直接受到輸入型通脹的影響,即受益于(1)輸入型通脹在鎢制品產業鏈中占比較小,(2)輸入型通脹在鎢制品產業鏈中傳導較慢,這正是鎢制品段時間內沒有受到輸入型通脹大幅影響的主因。
2. 市場因素
貨物價格,既是貨幣供給量和流通性的反應,也是貨物本市市場供求關系直接反饋。
在我國政府正確的防疫措施和經濟維穩政策的作用下,盡管我國經濟整體上主要需求指標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從供求基本面來看,由于國內基礎設施良好,各環節運行穩定有序,生產供給保持較快增長,鎢制品加工企業產能利用率保持較高水平,短時間內鎢制品市場和其他有色金屬不同,供求基本面并沒有重大因素支持價格的大幅上漲。
銅鋁鉛鋅等主要是國內市場消費,部分是先國內加工為成品后出口到國際市場,由于國內疫情穩定,控制良好,工商業開工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民生消費基本未受疫情影響,在疊加東南亞國家疫情影響了生產和供應鏈,大部分原來已經轉移出中國的產品不得不轉求中國供應商,如防疫物質、3C和紡織等民生物資等。在這樣其他有色金屬產品面臨著(1)國際市場輸入型通脹伴隨原料進入國內市場加工端,(2)而同時國內國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3)由于中國環保嚴格等措施使得廢舊回收供應減少的原因,使美元放水的結果不斷放大,國外的原料漲價疊加中國一枝獨秀的經濟大幅增長帶來的需求致使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原材料的不斷漲價。
鎢制品市場受輸入型與通脹影響之外,和其他有色金屬產業不同的是,鎢制品原料主要來自國內,而消費端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有很大比重,即鎢制品除了國內消費以外,主要供應國際市場,在國內貨幣政策沒有大水漫灌,通脹較低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尚不存在通脹輸出的情況,所以鎢制品中國加工商供給受疫情影響較小且時間較短。供應無虞,因而國際市場鎢制品價格沒有大幅上揚。
3. 季節因素
隨著北半球進入夏季,全球開車出游的人數劇增,也給石油等大宗商品消費價格不斷上漲帶來了一定的季節誘因。北半球集中了全球主要的人口和已開發工業國家,所以北半球的夏秋季節,是人們消費的主要季節,盡管目前“缺芯”嚴重,但是新能源車、3C產品等需求也會給鎢制品帶來市場需求的大幅增量。
季節因素對于鎢制品的影響主要有幾個方面:(1)夏季空調使用量的增加會不可避免的造成高耗能企業電力使用峰谷調整,降低電力成本帶來壓力;(2)我國主要集中在南方的鎢礦開采不同程度地受到夏季多雨、多臺風和多泥石流的影響。
4. 疫情因素
新冠疫情對于鎢制品市場的影響具有相互矛盾的兩面性。
首先,隨著疫苗逐步開打,夏季假期開始,以G7為主的西方經濟大國逐步解封,經濟逐步回血復蘇,市場需求也會隨之快速增長。但是,另一方面,近期嚴重影響世界各國的“德爾塔”變種病毒,使很多國家重新封閉,工業生產和消費都必將受到不利影響,根據我們的客戶調查發現,很多西方國家客戶,自疫情以來,仍未全面復工,生產受到了很大影響。
另一方面,因疫情打亂的國際物流和產業供應鏈尚未恢復,物流價格和運輸時間都或多或少的影響了鎢制品的國際供求。因此,疫情對于鎢制品國際市場的影響是復雜和多面的。
5. 美式基建和G7式“一帶一路”
上周四(6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一組民主黨和共和黨參議員就5790億美元基礎設施支出計劃達成了初步協議,增強了投資者對經濟復蘇站穩腳跟的樂觀情緒。盡管拜登沒有如愿達成數萬億美元的基建預算,但是基于美國以往的慣例,美式基建估計會曠日持久且成本不斷上漲,但無論如何,幾萬億人民幣的基建,對于硬質合金刀具未來市場都是很大的利好消息。
此前不久,拜登在歐洲之行期間拋出用來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返更好世界,滿足中低收入國家,巨大基礎設施需求的積極倡議”(簡稱為“B3W”),該計劃目的是滿足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需求,預計資金池將高達40多萬億美元。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畫了如此一張大餅,何時開始實施,能夠投入多少,都還是水中之月,但是無論它們如何實施,效果如何,對于中國作為主要供應商的鎢制品都是一個長遠的利好因素。
筆者曾經調侃過,在我國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時候,在歐美和印度等國家不懷好意的所謂一帶一路和基建大潮中,我國應該逐步上調具有優勢產業的產品價格,我們不能阻止別人的新老基建,但是可以搭上舉大旗需求的順風車,賣個好價錢,利用我們在基建上的先發優勢,多賺些錢。如鋼鐵水泥等關鍵原物料,鎢鉬稀土基建和新能源必須“牙齒”和“味精”等。
6. 匯率因素
在國際貿易的格局中,我國的鎢制品主要以出口為主,僅進口少量的初級原料和鎢合金廢料,以非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價格,受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影響在匯率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尤為明顯。
上周四(6月24日)美元指數為91.8177,變動不大,美元基本持穩,另一方面,COMEX8月黃金期貨收跌0.4%,報1776.70美元/盎司,市場分析師們表示,金價在上周美聯儲采取鷹派立場后正在稍事喘息,但是對可能加息和美聯儲縮減資產購買計劃的擔憂仍打壓黃金市場人氣,預計美元指數這種情況應該會維持相對穩定。
鑒于我國疫情防控得力,國內生產恢復很快,各項產品出口大幅增加且趨勢不斷上升,這樣就形成了我國出口較疫情之前更為有利的形勢,因此我國央行并沒有像以往那樣,與美元同步放水以抵消美元印鈔的被動升值影響,而是一方面控制人民幣投放量,維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放松人民幣匯率的限制,對人民幣升值采取了較大程度的容忍,因此在過去的一年中人民幣大幅升值,匯率從7.00左右一路升值到本月初的6.40左右,其間幾乎升值了10%,這樣一個巨大的升值并沒有嚴重影響我國的出口整體形勢,但是對于我國鎢制品出口卻帶來了較大不利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國的鎢制品并非疫情防控和民生必需品,國際市場需求并不會因疫情而大幅增加,同時由于全球封閉,生產萎縮而需求相對減少,再者,由于鎢制品的需求端多為固定客戶,很多客戶長期執行的價格相對穩定,因此鎢制品的價格并沒有隨人民幣的升值而得到充分體現,某些時段甚至出現了相對的降低,所以匯率因素對于鎢制品的價格短期內很難帶來上升影響,但長期來看,由于出口企業利潤因匯兌損失縮減,成為一種較大的經營成本,最終將反映到銷售價格中去。
長期來看,擁有資金頭寸能力、具有外匯套期保值能力、可根據市場區域和特性靈活使用人民幣和歐元等多元定價能力的大型頭部企業,外匯匯率波動對于市場活力的影響不大,但是對于鎢制品產業鏈上的眾多周邊企業而言,匯率變動,尤其是人民幣升值,他們不得不承受起外部效應,削弱其原本既有的部分競爭力,并會暴露其未被發現的經營管理中的弱點。
7. 碳中和與碳稅
隨著碳排放的各項法規的公布和我國碳排放交易所的建立,碳中和已經從概念中徐徐走來,從概念進入了工商業真實成本之中,對于鎢鉬稀土等高耗能行業,碳稅也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歐盟也醞釀向全球推出碳稅規范和各項有關法規,因此我國鎢行業可能很快將在歐洲等國際市場面臨碳稅風險和如何縮短碳足跡規避高額碳稅的問題。
碳中和不僅是一個環保議題,同時也將變成商業道德和人類共同的責任,世界各國正逐漸凝聚對此共識。碳稅的逐步實施,將推高鎢制品的消費價格,同時也將成為鎢制品生產加工的成本,鎢制品各生產加工環節將為盡可能減少碳排放、購買碳排放權而升級改造。
我國是水資源利用大國,也是太陽能利用和新能源開發利用與生產強國,并且我國是鎢制品資源大國,多年來積累了生產加工技術和經驗等疊加優勢,也可能給與我們在鎢冶煉和加工領域建立更高的生產冶煉技術和碳中和的道德與法律壁壘,成為我國鎢制品行業的優勢之一。
碳中和對鎢制品行業的影響是我們需要密切觀察的重要未來不確定性之一。
8. 中美貿易關系
中美的貿易爭端、中國與G7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爭端,相互的進出口鼓勵與限制措施,也可能會給未來的鎢制品市場帶來不確定性風險,進而影響國內外市場的鎢制品供求與價格非經濟理性的波動。